关闭

1000字看尽“两会”科技KPI

2021-10-14 15:38

图片


“两会”八大科技风向!量子计算、汽车芯片成热门。
作者 |  李水青
编辑 |  心缘
智东西3月5日报道,今天上午9时,万众瞩目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
对于科技圈来说,最关注的还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前沿科技和数字经济的部分。前后大致不到1000字,但可以说,每一句话都很重要
“量子信息”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0.6%”;
推进“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建设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现代物流体系”,“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
“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
不光是政府工作报告,科技圈提案能从企业角度为我们对技术产业发展的认识提供很好的补充注释。包括马化腾、雷军、李彦宏等在内的科技大佬都提出了关于数字乡村、智能制造、自动驾驶、智慧养老、汽车芯片等热门话题的具体建议。


图片


关注“两会”不仅是科技研发者和产业人的一种仪式,更是我们在国际科技战、全球疫情、产业转移等不确定性因素下,从国家政策层面寻找“确定性”的一种最佳方式。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如何回顾2020不平凡一年的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在新的一年又有什么样的长远规划和最新布局?浓缩的语言背后有什么更多信息和深意?沿着政府工作报告和科技圈提案两大科技导航地图,我们总结出“两会”中关于科技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八大看点

01.
“量子信息”首次登上政府工作报告




回顾2020年我国前沿科技创新,政府工作报告谈到:
“去年我们大力促进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突破性成果不断涌现。”
“我国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功组建首批国家实验室。”
我们发现,“量子信息”首次出现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此前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的都是“量子通信”。根据相关专业人士分析:“量子信息不仅包括量子通信,还包括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这意味着中国将从优先发展量子通信转变为量子信息科学的全面发展。”


图片

▲我国自研“悟源”量子计算机线路细节


另外,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法也是一大更新,此前是“国家科技中心”。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02.
基础研究+企业研究并举,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




展望2021年的科技发展目标,政府工作报告谈到: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其中,基础研究方面,“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要健全稳定支持机制,大幅增加投入,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0.6%”这里,“中央本级”是指中央机关、企业等这一级别,不包含中央下属行政单位。
企业研究方面,“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推动企业以创新引领发展”。可以看到,财政支出、降费力度十分有力。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
我们看到,科技自立自强更被强调,将是一场核心技术攻坚战,基础研究和企业技术创新并重。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在3月1日新闻发布会上有具体解读:
紧扣科技自立自强,提升产业链的创新能力。主要是聚焦一些新的领域,比如说集成电路、关键软件、关键新材料、重大装备,还比如说大家关心的工业互联网的重点领域,着力解决‘卡脖子’的问题,和与此相关的制造环节,加快构建以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核心节点的制造业创新中心网络体系,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形成新的优势制造能力。”


图片



03.
关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
指向新一代人工智能等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完善科技项目和创新基地布局。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深入谋划推进‘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改革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式,推广‘揭榜挂帅’等机制。”
接着上一个话题,政策如何支持科技自立自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需要划重点。
2016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面向2030年,再选择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而后几年里,这些项目明确为:
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国家网络安全空间、深空探测及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智能电网、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大数据、智能制造和机器人、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还有近年来新加入并重视的“新一代人工智能”
可以说,“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与智能产业息息相关。

04.
推进数字产业化,
2020信息服务GDP占比大涨




数字经济发展是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创新驱动发展的一大重点,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
“我们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推广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相关举措。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这里需要补充的信息是,我国数字技术产业化、科技转应用在2020年已有成果。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在3月1日新闻发布会上公布:“2020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增加值,也有明显的提升,由约1.8万亿增加到了3.8万亿,占GDP比重由2.5提升到3.7。


图片



05.
促进产业链现代化,
发展工业互联网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明确指出:发展工业互联网,搭建更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提升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丰富应用场景。
可能有人要问,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展国家有哪些考虑和举措?这里我们再次引用工信部3月1日新闻发布会解读:
(1)我们已经开始对41个大类的工业和下面的细类进行认真的全面的梳理和分析,绘制重点产业链的图谱,找出我们的空白点,弱项短板。因此要进行强链(强化长板)、补链(补齐弱项)。
(2)在强链方面,着力培育发展新型产业链,比如:5G、新能源汽车、高端医疗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着力提升传统产业链,保持产业链的完整。
(3)在补链方面,主要是产业技术再造工程和加快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两大方面。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
可以看到,产业数字化转型中,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大应有之义。2021年政府更关注中小微企业在5G应用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2020年我国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制造业双创活动,到去年培育的小巨人企业是1832家,带动了各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万多家。
总的来说,产业数字化转型是当下我们应对不确定性时,一大确定性的路径。
正如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说:“我们要主动应变、化危为机,深化结构性改革,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变革催生新的发展动能。”

06.
推进“两重一新”,
新基建仍是2021年热点




政府报告在“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要求中,指出:
“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具体指出:
“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实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现代物流体系。”
新基建早在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被提出,2020年3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把新基建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随着4月新基建被国家发改委明确划分三大范围并在5月被写入2020政府工作报告,数字新基建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战略之一,地方、企业等全社会掀起新基建发展潮。
我们认为,新基建发展对产业链的优化稳定行之有效,这在2020年实践中已经获得验证,2021年新基建将持续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在3月1日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我们在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网络化建设,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都作出了新的努力。这些努力支撑了抗疫取得战略性成果,也支撑了去年我们国家经济实现了正增长。网络强国和制造强国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图片



07.
数字政府:
不大谈城市大脑,关注政务数据共享



来源:智东西

一键登录
邮箱登录
该邮箱未注册
手机登录
输入验证码